新闻中心,厦门大学出版社-pg娱乐电子游戏
来源: 发布时间为:2015/6/9 14:39:00
优雅如斯 三十而立
厦门大学出版社迎来30岁生日
筚路蓝缕,弦歌不辍,厦门大学出版社在这个5月迎来了30岁生日。
从成立时的两间办公室、六七名员工,到现在拥有近80名在岗员工,年出版新书500多种、重版300多种的国家一级出版社,厦大出版社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沐浴成长,在各界人士的关怀支持下辛勤耕耘,交出了一份可喜的成绩单。
厦门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5月,是厦门大学的直属单位。从创建伊始就实行独立企业法人、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今天的厦大出版社有6000平方米自主产权的办公楼和库房,在岗员工近80人,并拥有图书出版、电子出版、网络出版等多项出pg娱乐电子游戏的版权,出版物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及地方特色文化等众多学科门类。
30年来,厦大出版社共出版5000多种图书,200多种电子出版物,目前年出版新书500多种,重版300多种,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的出版物占全部出版物13.2%,形成了以学术出版和教育出版为主的出版优势,是福建省唯一的大学出版社。2009年,厦大出版社被评为“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成为一家特色鲜明、品牌成熟、有良好社会影响力的大学出版社。
厦大出版社三十年历程
——————————
1985年5月厦门大学出版社正式成立
1985年11月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本图书——《台湾府志校注》
1987年《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获第二届中国图书奖荣誉奖
1991年4月出版首辑《南强丛书》,现已出版5辑
1995年《税利分流研究》获第九届中国图书奖
1996年《膜分子生物学》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
1997年7月在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工作研究会年会上,陈天择社长首次提出“把出版社办成一个温馨的家”
2004年《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2005年1月21日厦大出版社与九州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台湾文献汇刊》首发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举行
2005年7月厦门大学电子出版社成立
2006年4月21日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期间,向耶鲁大学图书馆赠送厦大出版社与九州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台湾文献汇刊》
2009年厦大出版社被评为“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
2009年10月27日-11月2日由厦门大学出版社承办的第23届全国大学出版社订货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2010年《东亚华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华商网络、移民与一体化趋势》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2012年出版社完成改制工作,更名为“厦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13年12月21日第四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结果揭晓,在总共109个奖项中,厦门大学出版社8人次荣获6个奖项,获奖项数量在全国名列第一
2014年厦大出版社跻身“2013中国图书世界影响力出版100强”
2015年《城镇化大转型的金融视角》获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
出版理念
蕴大学精神 铸学术精品
厦大出版社积极为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出版物70%以上为学术专著和高校教材
中国的大学出版业在过去的30年中取得迅猛发展,在全球的出版业中独树一帜,令人瞩目,成为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大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厦大出版社与时代同行,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出版方针,坚持高校出版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几代厦大出版人长期坚守、准确定位,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专、精、特”成功之路,凝练出自己的出版理念:蕴大学精神,铸学术精品。
30年来,厦大出版社依托名校厦门大学,积极为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有效地实施三大战略,即坚持学术为本,实施精品战略;发挥学科优势,实施品牌战略;立足高校阵地,实施目标市场战略。在所有的出版物中,70%以上为学术专著和高校教材,作者队伍也主要为高校教师,本校教师作者近2000人,约占53%,在“一流大学要有一流出版社”这一崇高使命的感召下,厦大出版社坚持选择专注,潜心做事,充分挖掘高校的学术资源,整合高校的学术力量。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努力,厦大出版社在台湾研究、东南亚华人华侨研究、历史文化研究、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广告学、高等教育学、闽南文化、海洋科学与海洋文化研究、化学化工、古籍文献整理等学科,以及高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材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的图书结构,实现学术品牌的不断拓展,推动了多学科多层次的高校教材系列出版,逐步形成了一批在学术界、出版界颇具影响力和文化积累意义的出版物。如《台湾文献汇刊》(100册)、《台海文献汇刊》(60册)、《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东亚华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华商网络、移民与一体化趋势》、《菲律宾华人通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税利分流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六十年研究》、《城镇化大转型的金融视角》、《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8卷)、《中国稀见史料》(3辑81册)、《中国会馆志资料集成》(3辑60册)、《台湾海峡常见鱼类图谱》、《固体表面物理化学若干研究前沿》、《膜分子生物学》、《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与训练》、《计算机教材》、《大学体育》、《大学语文》等一大批学术著作和高校教材,这些精品力作凝聚了作者与编辑的大量心血,在学术界和高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团队精神
进取奉献 温馨和谐
厦大出版人“一专多能”,出版社每年出版物精品迭出,图书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厦大出版社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实施适应市场竞争的岗位责任制和业绩考核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员工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改变了过去事业单位人员“等、靠、要”的作风。30年来,厦大出版社培养出一支精通业务,勇于竞争,有强烈事业心的出版队伍。与其他大城市出版社拥有“出版业务外包”的社会资源不同,厦门地区没有任何专门从事编校设计等出版业务的资源可利用。直至今日,厦大出版社的所有编辑、校对、排版、装帧、印务等出版环节,均要由本社人员自己完成。近年来我国图书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对传统出版的冲击,更使传统出版业发展之路崎岖不平。30年来,厦大出版社在图书市场拥有一席之地并不断发展,靠的就是这支队伍不断进取的勇气,乐于奉献的精神。紧张的工作节奏让厦大出版人变得“一专多能”,且特别能战斗,使得出版社每年出版物精品迭出,图书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4年,厦大电子出版社成立,由厦大出版社负责经营管理,在面对媒体融合的数字出版浪潮,出版社主动应对,在网络游戏、网络图书、网络教育、互联网电子出版物等方面取得进展。由厦大出版社自主研发的“南强出版管理系统”,不仅大大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也为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赢得同行的好评。
厦大出版社作为一家人数不多,又没有出版中小学教材教辅的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其最为宝贵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准确的出版定位和先进的组织文化。30年来,厦大出版社几任领导班子始终把提升出版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创建温馨和谐的pg娱乐电子游戏的文化作为管理的重心。在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中,大家彼此配合默契,人人互相关爱,上下沟通顺畅,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30年来,尽管社会的价值观在不断地变化,但“温馨和谐”的理念始终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不断得到充盈和升华。在这个集体中,厦大出版人对自己的“家”一直怀有感恩之情,对自己的职业始终充满着自豪与骄傲,人人争做出版工作的有心人,这是厦大出版社事业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
(社宝宝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庆祝厦大出版社30岁生日)
人文情怀
在美丽的厦门 出美妙的图书
海峡两岸的血缘文缘,华人华侨的悠远历史,经济特区的先行先试等,为厦大出版社提供了广阔的出版天地
美丽的厦门是我们的生活家园,美丽的厦大是出版社的资源沃土。30年来,厦大出版人呼吸着厦门的清新海风,植根在厦大的文化土壤,几经洗礼,特色已成。厦大出版社把学校的学科优势转化成出版优势,出版了大量高水平有特色的学术著作和高校教材。同时,出版社以厦门地区为中心,着力开发闽南地区丰富的出版资源。海峡两岸的血缘文缘,华人华侨的悠远历史,经济特区的先行先试,重视教育的嘉庚精神,风景独好的旅游文化,都为厦大出版社提供了广阔的出版天地。处在这座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南国海滨城市,厦大出版社挖掘文化宝藏,独创特色品牌,从事着优雅的出版事业,推出一批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厦大出版社已成为众多学者著书立说、传播思想的出版圣殿,成了独秀东南的出版重镇。
蓝天、大海、绿树、阳光,更让厦大出版人平添几分对出版事业宁静的思考。过了而立之年,厦大出版社将更加成熟,更具有实力和魅力,更加意气风发。这支队伍把大学出版的事业看成美妙的事业,更力求把每一种书的出版过程看作是一次美妙的旅程。这一切,都将赋予厦大出版社更加美好的未来。
(资料来源于厦门大学出版社社长蒋东明、总编宋文艳文章)
整理 / 厦门日报记者郭睿
原载《厦门日报》2015年5月6日a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