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厦门大学出版社-pg娱乐电子游戏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 发布时间为:2010/7/22 9:40:00
2010年是整个2010年代的开纪之年。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年初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用10年时间,推动我国从新闻出版大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2010年是出版业的改革决胜年。根据改制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将在2010年底前如期完成,高校出版社和地方出版社改革将在2010年做验收工作,并在转企的基础上实行改制,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除此之外,还将重点推动电子音像出版单位的转制工作、部署开展报刊出版单位分类改革、推进公益性出版单位改革、实施报刊出版单位分类改革。本报年中、年末盘点中国书业大势大事,已经成为业界期待的“保留曲目”。2010年,尤其值得观照。
视角一:出版管理与改革
确定未来10年目标:从出版大国到出版强国
1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出版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指导意见另一大亮点,在于对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明确了方式、范围,充分展示出版业对非公有资本进一步开放的态势。
1月中旬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报告中提出力争在“2020年成为出版强国”的主攻方向:到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占当年全国gdp的5%左右,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基本实现全国年人均消费图书6册、期刊3.2册,报纸每千人日消费130份以上;数字媒体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要使新闻出版业发生质的飞跃,形成有利于新闻出版科学发展的新格局。
链接:1月5日6版《新闻出版业“改革指导意见”与“发展指导意见”亮点比较》;1月15日1版《决胜体改升帐民营“强国愿景”升级产业》,2~3版《老总擘画2010s中国书业》,4版《局长擘画2010s中国书业》
中国发协“双履新”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3月31日在京召开,这是近年来中国发协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换届选举和变更名称是本次会议的两大主题。通过投票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会长、副会长、理事、常务理事。杨牧之继续当选会长。新一届领导层顺应了中国书业近年来的发展变化,覆盖了发行行业的方方面面,代表着全行业的实际。会议还通过了中国发协将协会名称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变更为“中国出版物发行协会”的决定。
链接:4月2日1版《中国发协“双履新”》
转企改制进入“决胜阶段”
根据改制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将在2010年底前如期完成,高校出版社和地方出版社改革进入收尾阶段,于2010年做验收工作。在此之前,出版社的工作重点多在理顺与主管主办单位关系、理清产权关系、资产评估、人员分流等转制工作上面,处于与市场的磨合期。后改制时代,出版社将轻装上阵,深化改革,面向市场,建立新型的企业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成为重中之重。
针对转企改制过程中及改制后的发展仍面临的种种实际问题,中国版协科技委等行业协会出面组织相关座谈会、研讨会,总署方面也持续举办相关培训班,协助出版社领悟吃透中央精神,以便确保年底完成改制任务,同时做好骨干企业建设的规划,出版社也在努力寻求符合自身的突破点。
链接:2月2日1版《部委整合系统出版资源掀波澜》,3月19日5版《改制三年大转变大突破》,4月23日1版《后改制时代出版业新型主体亟待重塑》,5月11日5版《转企改制前后的市场对策》,5月21日1版《大学社合纵连横深掘市场》,6月1日6版《部委社转企改制决胜期热难点》,6月4日1版《部委社系统发行或再生变》,6月11日8版《法理式转制后用何发展大计》,7月13日1版《转制后大学社进入蜕变分化期》
《图书公平交易规则》引发持续关注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新华书店协会联合起草的《图书公平交易规则》2010年1月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正式公布。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涉及了订货、供货、收货、验货、退货、促销、结算等图书经营工作的主要环节的行业规范甫一出台,即被社会媒体片面误读为“限价门”而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作为负责任的行业媒体,本报迅即以《八五折十六问》为主题,推出8个版篇幅的重磅专题,广邀业内权威人士,条分缕析,抽丝剥茧,并观比国外书业相关做法,对大众媒体的偏解做出回应。此系列专题报道受到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与充分肯定,给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也为三协会进一步修改《图书公平交易规则》提供了权威、全面、专业、客观、公正、准确的相关资料。
《规则》自年初发布以来,引起了业内外媒体的普遍关注。而一些来源不明、信息不实、假冒权威人士披露的报道经业外媒体的推波助澜越发引起了误读。7月12日,又有如《中国新闻出版报》主办的“中国新闻出版网”率先全文转发某业外媒体称“图书限价令第二波即将来袭”的不实新闻,致使包括本报在内诸多媒体信以为真予以摘编(本报7月13日在新闻文摘专版上转摘)。之后,又有《中国新闻出版报》以记者采访形式,指多家媒体“创作、转载”的“限价令第二波袭来”系假新闻,却将业内网站、平媒新闻转摘混同于业外媒体的“创作”,更加重了读者的茫然与误解(遗憾的是该报竟对自己网站始作俑之虚假新闻只字不提)。这也足以说明《规则》为业内外所持续关注的分量。据悉,《规则》正待有关主管部门的复核协商,一旦有明确结果,本报将予以后续报道,以正视听。
链接:1月22日1、2、3、6、7、9、10、11、12版专题《八五折 十六问》
农家书屋讲演活动助推农家书屋工程
为进一步巩固农家书屋建设成果,鼓励、引导农民走进书屋,读书用书,真正发挥好农家书屋的作用,总署1月27日启动以“我的书屋,我的家”为主题的全国农家书屋阅读讲演活动。中国图书商报社在活动启动之初作为独家协助承办活动有关表彰事项单位积极予以关注和报道。阅读讲演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参赛选手以自己的读书亲历,展现农家书屋给农村和农民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带来的,以及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一批佼佼者从各地比赛中脱颖而出。
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曾多次组织制定农家书屋出版物选配目录,几年来,推荐力度不断加大,参与的出版单位不断增多,操作上更加成熟规范。从推荐目录可以看出,文化类品种增长最多,文艺类获选率最高,当年新版出版物成为推荐重点。
链接:1月29日1版《全国农家书屋阅读讲演在京启幕》,3月19日1、3版《农家书屋书目折射三农出版格局》,4月9日2~3版《“我的书屋,我的家”讲演好戏连台》,5月21日1版《各地农家书屋讲演如火如荼》
视角二:产业纵深发展
数字出版“乱花迷眼”
数字出版2010年持续升温,尤以电子阅读器最为抢眼。不少出版集团纷纷介入电子阅读器,将此领域竞争推向白热化。然而,内容资源是否会陷入混战甚至供给贫血,pg娱乐电子游戏的版权问题愈发凸显如何解决,管理部门怎样宏观调控,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更有前景,技术的飞速变革会不会让阅读器成为昙花一现?
与此同时,数字出版的pg娱乐电子游戏的版权问题、标准问题正悄然浮出水面:一方面,产业链内部各环节之间凸显标准“乱象”——技术提供商期望出版社提供符合其标准格式的数字内容,而出版社希望作者能提供符合其出版软件支持格式的稿件内容,消费者则对不同技术提供商提供的不同数字平台之间难以无缝对接而烦扰;另一方面,数字出版跨部门、跨行业的标准博弈也初露端倪,工信部不久前宣布着手制定手机出版相关标准,这让出版界有些意外的同时,更多了几分尴尬……
链接:2月26日1版《传统出版如何应对“屏”资源之争》,5月28日1版《发力阅读器须直面几重隐忧》,6月18日1版《“龙源案”引爆数字pg娱乐电子游戏的版权困境》,6月22日1版《三问数字出版标准之“乱象”》,7月2日8版《新媒体部在做什么?》
产业重组模式渐显成效待估
在中央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和出版单位做大做强的内在需要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出版企业,寻求重组机会的热情呈持续高涨之势。令人欣喜的是,与前一阶段各方一拥而上抢资源,甚至头脑发热“急于圈地”的情况相比,部分出版企业在积极运作的同时,渐渐冷静下来。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重组海南新华、中国出版集团重组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稳步推进。相比国有与国有之间合作的“渐入佳境”,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融合,除少数个案外,目前大都处于磨合期。由于管理、pg娱乐电子游戏的文化、运营机制上存在诸多差异,使得一些国有与民营的融合出现了各种矛盾隐忧。
链接:1月1日1版《宁夏人民政府与中国出版集团联合重组黄河出版传媒集团》,3月5日1版《出版发行皖军重组“国字号”》,5月14日1版《凤凰集团10项目签约文博会》,5月18日1版《产业重组模式渐显成效待估》,6月11日1版《时代出版多点布局加速跨域资源整合》,7月2日1版《出版传媒战略重组再布新局》
“一网通”启动整合新华资源
中国新华书店协会根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结合新华书店的实际而设立的“专项工程”——中国新华书店跨地区协作网项目(新华书店“一网通”)6月25日在上海高调启动,全国32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发行集团和中国图书商报共同参与,得到了新闻出版总署的高度重视和全国新华书店的热烈响应。该项目拟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华书店的信息平台、卖场平台、物流平台以及pg电子试玩平台的服务支持平台等有机地连接起来,充分发挥全国新华书店的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卖场优势和网络优势,为会员单位寻求新的经营模式与赢利商机。其宗旨是塑造新的新华品牌,更好地为行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出版业改革发展服务。中国图书商报是新华书店“一网通”项目唯一非新华成员单位,也是经全体新华成员单位正式表决通过的项目唯一合作媒体。
链接:6月29日1版《“一网通”志在一通天下》,2~3版《“一网通”能给中国书业带来什么》
多元化强势推进
伴随着转企改制、股改上市、兼并重组等一系列出版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出版集团正逐步演变为成熟的面向市场的企业,在坚守文化责任的同时,各企业更深入地考虑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利用已有资源去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特别是在国家鼓励出版业做大做强的背景下,通过改革成为新闻出版总署目标中的几家“出版航母”之一成了不少出版集团的奋斗目标。在由来已久的“出版集团要不要多元化、如何多元化”的讨论声中,有的集团选择了心无旁骛专注做精做强主业,有的集团在资金雄厚的背景下或有意识地探索以不同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投资,或是出于自身需要买地置业,其中冒风险者有之,成功者因抢占先机也获利颇丰。
链接:3月16日1版《产业园区方兴未艾效应可期》,5月14日1版《出版集团谋入主动漫核心产业链》,5月25日2~3版《出版集团多元化样本考察》,6月11日1版《文化地产,出版集团剑走偏锋?》,6月29日6版《触电影视,出版集团胜算几何?》
上下游对接渐入深水区
于2009年底宣布合作成立新公司的四川新华文轩与海南出版社,经历了半年的磨合与准备后,新公司即将挂牌,意味着新华文轩向上游拓展与延伸再迈新步伐。在集团化和上市的大背景下,书业正进入新一轮的重组整合期。近几年来陆续传出的上游出版单位涉足卖场建设和下游发行单位进入内容出版的消息,似乎释放出一个信号:出版与发行“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传统产业分工正在被打破,上下游无缝对接、合力打造产业链一体化的实践正渐入“深水区”。但目前上下游融合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方面,上游出版社欲打通发行环节开设书店的尝试受出版范围的限制,专业出版社的书店在图书品种上显得比较单薄,管理上也表现出经验不足的先天弱势;另一方面,发行企业对内容的介入,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链接:6月8日1版《上下游对接渐入深水区》,7月2日3版《分销商如何闯荡出版江湖》
视角三:热点聚焦
“三个一百”优秀人物评选揭晓
1月13 日,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新闻出版系统百名优秀出版人物、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百名有突出贡献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即“三个一百”优秀人物在京受到表彰。
链接:1月15日1版《群星闪耀中国书业》
玉树震灾考验出版应急反应能力
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灾情后,中宣部紧急部署,新闻出版总署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工作机制,成立抗震救灾应急协调小组,出版界以更加快速高效的应急机制,更加科学有效的智力支持,诠释着“大爱无疆”的深意: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民族出版社等紧急安排出版抗震救灾急需地图、知识手册等相关出版物,千方百计送往灾区;新闻出版界踊跃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仅在中央电视台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情系玉树大爱无疆》中,就捐款近两亿元。
链接:4月20日1版《心系玉树书系大爱》,4月23日1版《出版人心系灾区献大爱》
世博会引爆出版商机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书业大显身手、为上海世博会献上精美文化盛宴的重要时机。全国出版界安排了1100多种世博主题出版物,截至3月底,已正式出版700余种图书、100余种音像制品,其余相关出版物正在紧锣密鼓地编辑印制中;与此同时,世博主题出版物当仁不让地占据了全国各大书城黄金位置,呈现热销之势;出版界围绕世博展开的翻译、文化展示等服务工作也全面进行中。
链接:4月23日1版《服务世博掘金世博》,5月28日1版《世博图书世博园内难觅踪影》,7月2日2版《世博图书市场渐入佳境》
文化产业振兴转型
2009年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型之年”,2010年文化产业继续面临重大的结构调整任务,必须从转变发展方式中获得新的推动力和增长空间,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技术结构、调整区域布局结构。自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来,从宏观政策的出台到服务平台的搭建,扶持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种种务实举措利好频传,力度加大——文化产权交易所促打破资本壁垒,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促金融信息对接,鼓励多方资本进入促投资环境向好等等,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沃土”。
链接:5月7日1版《文化产业面临结构调整》,5月21日1版《振兴文化产业利好频传举措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