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厦门大学出版社-pg娱乐电子游戏
来源: 发布时间为:2009/11/4 9:15:00
大学社改制三题 蒋东明 一、 根植高校,大学社生存的土壤 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在有关大学出版社改制的文件中明确指出,改制后的大学出版社有几个不变:即大学出版社服务高校教学科研的办社宗旨不变;高校对出版社主要负责人的管理办法不变;高校对出版社的把关责任不变;大学出版社的名称不变。这几个不变,充分说明大学出版社必须根植高校,生存在大学这片土壤里才有成长的空间。 说实在,尽管业内人士经常呼吁大学出版社对于大学的重要性,是大学里的“第三势力”,但对于大学的领导来说,比出版社发展更重要的事就够他们忙乎的,出版社只要能稳定发展,不出乱子就可以了。我对云大出版社施社长的一番话很有同感:在大学里,出版社处在边缘地带。大学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是第一位的工作,而出版社的事,很难引起学校领导充分的重视。即使在地方出版系统,大学出版社因其主管单位不同也同样处在边缘之间。但大学出版社担负着宣传马列主义,传播科学知识,积累学术文化之职,是重要的阵地,是社会的主流。因此,大学出版社是处在主流与边缘之间的一种尴尬的生存状态。有时给你的是关注,是赞誉;有时得到的是冷落,是寂寞。当你想去争取出版的资源,争取更好的办社条件,你会觉得满腔热忱未必都会得到理解。因此,寻找自己工作的真实意义,把感觉建立在更为可靠的基础上,是摆脱尴尬的出路。 大学是各种专业的综合体,是各种学术的诞生地。大学出版社与大学有天生的不解之缘,大学出版社的读者和作者主要在大学。大学出版社正是生长在这片沃土,直接依托大学,与专家、学者联系密切,与学术创新联系紧密,与科学研究的前沿联系密切,所以大学出版社离不开大学,这也是大学出版社自身的优势和生存之道。改制无论是过程或目的,都只能加强大学与出版社的联系。是主流也好,是边缘也罢,只要我们确信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我们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竞争社会里我们勇敢面对,对肩上的文化责任我们于心无愧,无论在主流或边缘,快乐地存在就是一种智慧的存在。 二、 学术为本,大学社不变的使命 改制后的大学出版社,首要的目标或使命仍然是学术积累、传播知识,这是由大学出版社天然的条件和自身的优势所决定的。从整个社会的层面来看,大学是最高的教育机构,也是文化发展的区域中心,他集精神建构、学术研究、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及人才培养于一体,是人们心目中的文化高地。我社的出版理念是“蕴大学精神,铸学术精品”,大学精神的主要内涵就是科学、民主、创新的精神,并具有开放、平等、自由的学术气氛。大学出版社的出版物就是要不断促进探索和争鸣,激励新思想、新学术的产生。因此大学出版社的出版物应坚持学术为本,为社会提供学术研究和创新的支持,构建文化高地,这也是全球大学出版社成败经验的结论和共同的使命。 从主办方的大学来看,把出版社仅作为上缴利润的财源地是不多的。学校办出版社,更多的希望出版社成为反映和传播本校科研成就的窗口,为教师出版活动提供便利,并能通过出版社来提高学校的声望。厦大校长就曾说,“大学出版社固然要讲经济效益,但它更重要的使命是能出版社够促进它所在大学的整个学术水平的提高,如果它不能实现这个目的,作为大学出版社也就违背了创办它的初衷。”因此,大学出版社无论怎样改制,加强大学对出版社的关注和支持是校社双方的共同需求。 从大学出版社自身的发展历程来看,他所熟悉的作者群,他所培养的人才队伍,他的营销对象,他的pg娱乐电子游戏的文化内涵,都集中在学术和教育这个特定的环境。特别是大学出版这支队伍,他们都明白自己的肩上的学术使命,因此,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条件,大学出版社都只有朝着学术出版、教育出版这个方向发展才是唯一的出路。我想特别提到的是,在各社改制的设计中,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如董事会、监事会的机构设置考虑得比较多,但如果要提高学术出版的水平,应引入国外学术出版的一些经验,如严格的专家审稿制度,学术出版基金资助体系、奖励制度和出版后的追踪反馈制度。 三、 增强活力,大学社发展的动力 改制对于大学出版社意味着什么。仅从可免几年的所得税,可以增加书号来理解显然是不够的。我以为,改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转变观念,扩大视野,增强活力。 观念的转变我以为有二,一是转变只有事业单位才能保证出版社的服务宗旨和意识形态导向的观念;二是转变只要保证社会效益而不需要考虑经济效益的观念。导向正确是出版社的社会责任,必须靠法律来规范;而出版社只有增强经济效益才能保证社会效益。以往我们常把二者对立起来,在观念上阻碍了我们自身的发展。 扩大视野,这是大学出版社“走出去”战略的必要前提。大学出版社根植大学,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但也要避免过于局限自己,囿于小天地。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学术研究的国际化和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特别是多媒体数字出版的发展,任何出版人都不可能只坐在家里等着财富送上门。扩大视野,就是要求我们不仅要把纸质图书做好,还要考虑多媒体的出版,还要谋划所谓“社刊工程”,还要把策划选题的目标放到全球,还要追求产学研一体化。我所理解的“做大做强”,就是在出版领域有你的品牌产品,可以长期或永远占有国内外市场,而不仅只是规模的不断扩张,产值不断的上升。 增强活力,就是在新观念和新视野的支配下,增强出版社面对竞争的能力。改制后,我们期望出版社的经营机制和人员机制更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国外,特别是美国大学出版社长期坚持学术出版的努力得到我们的认同和尊敬,但他们的问题也是发展的活力不够,学术出版举步维艰,特别是网络传播的兴起给美国大学出版社带来很大的冲击。不可否认,我国大部分大学出版社在发展中已经形成一整套符合市场竞争的企业模式,但也同时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如市场主体的地位问题,与学校在资产、人员方面的问题,特别是观念上的问题。因此,通过积极、稳妥并且符合实际的改革,在资源配套、管理更新、人才流动、市场竞争、产权确立、投资融资、pg娱乐电子游戏的文化方面做出扎实的工作,就一定能够为大学出版社的发展带来活力。 (原载《科技与出版》2008年第11期) |